陳瑞斌小圖.jpg在台灣的表演藝術生態下,古典音樂家們多半一邊在學校任教,在課餘之時才從事舞台表演工作。而能夠專心從事演奏工作的音樂家真的屈指可數,這些演奏家們能持續不間斷的在舞台上發光發熱,惟獨靠著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毅的恆心。
陳瑞斌出生在文化古都台南市,從小負笈奧地利和德國唸書,受教於已故的俄羅斯鋼琴大師貝爾曼(Lazar Berman)門下,是唯一的一位亞裔弟子。他以第一名特優的成績畢業於維也納市立音樂院並取得德國漢諾威音樂院的最高獨奏家文憑。1984年,陳瑞斌在義大利的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銀獎,往後也陸續在各大國際比賽中獲獎。但被喻為「天使手指」和「天才」的他也曾遭遇許多挫折,對比賽也會有強烈的得失心,經過自我不斷的心理調適,才體會到「比賽不是只彈給評審聽,而是要彈給觀眾聽」。

一位成功的音樂家擁有的不僅是舞台上的光環,多半背後都有著一段艱辛奮鬥的生命歷程故事。陳瑞斌自12歲通過教育部音樂資優兒童出國留學甄試,隔年隻身一人遠赴維也納攻讀音樂院,面對完全陌生的國度和德文,同時在食衣住行上都要靠自己解決。因為在家裡練琴常遭鄰居抗議,常像遊牧民族般不停遷徙,也曾在飢餓難耐時到遊民收容所覓食,這是同齡的孩子所無法想像的生活。

陳瑞斌十七歲起就靠著打工和比賽的獎金獨立生活,就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練琴,征戰各地的比賽,也常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成為一位國際級的職業鋼琴演奏家。即便在台灣的音樂工作主流是在教學而非舞台演奏,但陳瑞斌認為「如果我走了,可以留些演奏、聲音給社會,那麼從我手上出來的東西就會跟別人不同。這也是我對此生的交待,不然我13歲就出國唸書,意義在哪?」期待有更多的年輕音樂家,能有著像陳瑞斌這樣的傻勁,繼續為這個世界發出美妙的聲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ei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